2023
09:51
华图教育
从水磨调咿咿呀呀的吴侬软语到高山流水弦弦丝竹的天籁之音,从泰山的巍峨雄奇日出流金到九寨沟的翠海叠瀑彩林雪峰,从甲骨文、青铜器跳出殷墟重见天日到黄土高坡上喊出老腔这“最早的摇滚”……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这些文化遗产硕果仅存,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其的保护与传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美丽的生活应该唱进歌里,幸福的生活应该谱在曲里。我们通过研究这一千年来我国农业方面的历史进程,从中了解普通老百姓的愿望与需求。侗族大歌是流行于贵州省和广西等地的传统音乐,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侗族大歌俗称"嘎老",是"一个用歌养心的民族",侗族大歌的发展与其鼓楼的居住形式,好客的风俗习惯,以及侗族语言有着分不开的联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促进当地文化发展,更能带来心灵的安宁,给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因此,我们应该结合非遗的形式,创造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和内容等,从而提升人民幸福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地域文化发展和社会变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深刻的记录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社会发展,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年在宜昌举办的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中,通过中外民间艺术广场大联欢、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景区等方式,一批富有巴风楚韵特色的非遗项目、民间艺人登上中外民间艺术交流的舞台,展现了宜昌文化特有的魅力和风采。划龙舟、舞狮舞龙,社火表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在过去娱乐人民,反映及代表当地的风情民俗,更是当下我们娱乐休闲、丰富精神文化,回望历史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作用,让它活态传承,记录更多美好。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尽管非遗是古人遗存下来的文化遗产,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但其大多年代久远、实用性也大大降低,并且与现实社会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既然如此,要想拉近非遗与人们的距离、将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就要创新非遗传承方式、激活非遗文化。比如广东佛山等地,其组织的芦笙吹表演奏等非遗活态展示活动,不仅将“静态”的非遗变“活”、变得“会说话”,而且一下子拉进了现代人与非遗之间的距离,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走近百姓生活。在近日举办的非遗活态展中,非遗传承人现场向观众展示的贵州苗族芦笙吹奏、澳门龙须拉糖、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表演等,让非遗走进人群;还有近年来推出了枝江布鞋、远安冲菜、采花毛尖等一批知名品牌,让非遗走近世界,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气扬帆正当时。习近平总书记说:黄金时代不在身后,而在眼前。因此,发展的最好时间就是今天,我们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带着人民的美好愿景,插上腾飞的翅膀。
2023-12-28 22:48
2021-04-19 13:15
2020-11-19 18:42
在线
咨询
微信
咨询
报考
咨询
课程
咨询
返回
返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