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遴选备考 > 文章赏析 > 备考详情

传承乡音之韵 锁住归乡愁思_遴选笔试备考

2022

12/08

21:55

来源

华图教育

乡音是宋之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忐忑,是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无奈,是司空图“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的眷恋。历史长河中许多文人墨客表达了对家乡方言的深厚情感。在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母语乡音不是相互矛盾或相互折损的关系。母语乡音是各民族人民留住乡愁、热爱生活的情感依托。因此,我们要传承乡音,让乡愁有处安放。

乡音是漂泊游子的心灵归属。主持人汪涵曾说:普通话让你走得更远,可以让你走得更方便,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要忘记你从哪里出发,普通话让你交流及其顺畅,而方言让你感受到无尽的温暖。然而,当下社会,有人视方言为“低粗土”的代表,认为教导孩子讲好普通话才高大上,还有的人为了免受地域的歧视而选择抛弃方言,这种身份歧视已经成为发展为方言传承的障碍。方言代表了我们的地域、身份,是我们牙牙学语时的情感印记,不应当在这种潮流中被遗弃。我们应当剥离方言背后的地域歧视,让多元文化共荣。

方言是千年民族传承的文化记忆。王蒙曾说,“一种语言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群,是一种生活的韵味,是一种奇妙的风光,是自然风光也是人文景观。”保护方言应是传承中华文化、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应有之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社会化程度提高,方言地位日益下跌,取而代之的是普通话,甚至一些外来语种也加入到了“挤兑”方言的行列,方言发展更是急转直下,情况不容乐观。方言的退化、萎缩直接导致地方文化浅薄化。方言是历史演变的“活化石”,是一种不可再生不可复现的资源,一旦失传无法再造,保护方言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的必然选择。因此,新时代我国必须通过科学的政策方针助力方言文化保护,传承我们民族的文化记忆。

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乡音的保护与传承并非朝夕之功,也并非一蹴而就。正所谓:登高,必先修其低;行远,必先修其近。只有积累点滴之功,真正传承与保护母语乡音,游子的归乡愁思才会落地生根,传统文化之光也才能撒满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土地。

更多推荐

【遴选笔试热点】银发经济浪潮下,公务员遴选考试的新视角与策略

2024-07-29 16:44

【遴选热文】调研问卷须留言莫“留白”

2024-07-16 13:46

【地方遴选政策理论】发展特色小吃还需法治撑腰

2021-08-30 16:02

近期开课 更多
考试日历
招考公告 人数 考试时间 详细公告
最新资讯
遴选考试网分站

在线
咨询

华图遴选
拼出一个未来
>加我微信< >随时咨询<
微信扫一扫

返回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绑定手机号

返回

请设置密码

设置密码后可以用手机号和密码登录

返回

该手机已注册华图账号,请直接绑定

设置密码后可以用手机号和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