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3:00
华图教育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指的是痛的原因是不通,不通就会产生痛,通了就没有痛。这是中医中的道理,但在社会各处仍旧适用,无论是经济建设、民生建设或是乡村振兴,只要存在短板就无法达到良好发展。因此在我国的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必须把握痛点,实现痛与通的转化,更快实现两个百年建设目标。
乡村振兴的“痛”与“通”。过去四十年乡村给城市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劳动力、资源和生产资料,从而造就了有去无回的单一方向资源流动,使得乡村存留了诸多痛点。乡村的特色产品因路不通而上不了城里人的餐桌;乡村的产业因人才的匮乏而无法完成前进发展;乡村的孩童因教育资源的短缺无法接受知识的熏陶……农村之痛,痛在基础,痛在民生相关的方方面面。而现在乡村振兴就是要开启双向流动的开关,把城市里的各类资源都充分的协调调动起来,打通乡村与城市的道路,让乡村得以持续发展,更好带动城乡共同发展。
经济建设的“痛”与“通”。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贫富差距仍较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社会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高收入阶层手中;南北差距、城乡差距也随之越来越大,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现象严重,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要破解转型升级、和谐发展、改革创新三大难题。打通经济建设的痛点,以转型促发展,以和谐求稳定、以改革求出路。
民生工程的“痛”与“通”。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近年来,党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付出巨大努力,初步建立了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形成了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民生难题逐步得到解决。但这些都还仍无法彻底解决民生方面的所有问题,若民生问题无法彻底解决,那么这不仅会影响着个人的基础生活,还进一步影响政府公共服务,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家整体发展的平衡。因此,必须在民生工程上下更大的功夫,将“痛”转化为“通”,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迎来幸福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这一格局的实现则要以各方痛点为基础,针对性提出建设方案,打通壁垒,实现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以及民生建设的稳步前行。将发展中的痛点转化为发展中的通点,稳步推进“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实现,让发展的步伐永不停歇!
2023-08-03 15:43
2023-05-08 15:28
2023-03-04 15:57
在线
咨询
微信
咨询
报考
咨询
课程
咨询
返回
返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