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遴选备考 > 面试热点 > 备考详情

公民环保“知易行难”_遴选考试面试热点

2022

11/26

15:50

来源

华图教育

一、华图遴选背景材料

前期,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公民环保行为调查报告》显示,66.88%的受访者在近半年内讨论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71.97%的受访者在购买家电时,经常会选择节能家电;69.04%的受访者会采用绿色出行方式。数据证明,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崇尚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但同时,报告还指出公民环保行为存在场景差异,家庭活动中践行度最高,公共场所次之,工作场所最差,以律己为主,缺乏影响监督他人的意识,公民生态环境行为实践多出于责任感和从众心理,这就导致出现缺乏主动性、互动性以及“知易行难”的问题。

二、华图遴选考题

前期发布的《公民环保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公民高度认同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也对自身应该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共建美丽中国责任有着清晰的认识。但是公民除了自身注意日常身边小事的环保,对于参与到更专业的环保和监督他人环保都普遍缺乏主动性和认知度,对此,你怎么看?

三、华图遴选参考解析

该报告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和公民们上下同心,同频共振,有效地将环保意识贯穿到治理实践的全过程。

但是确实如果我们是城市居民,植树节时想去种棵树,但没有单位或者学校组织,我们不知能去哪种,夏天在影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发现空调温度太低、浪费能源,也不知应跟什么机构反映,看到他人的不环保行为,也是碍于对方是陌生人,担心劝解给自己招致祸端,这些在环保道路上的困难一直都阻碍着我们参与到更广泛更专业的环保行动中。

除了身边的日常小事,不少人还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和渠道,参与到更广泛的环保行动中来。这就要求,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除了要具备相应的生态文明意识、掌握相关的方法和知识,还需要有更多更便利的渠道来付诸实施。这些渠道,不仅是公众的行动路径,也是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交流途径。

我们要明白环保动力来自公众参与,成效在于公众参与,推动环境治理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才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环节。

更多推荐

【地方遴选政策理论】“碧水、蓝天、净土、田园、宁静”环保行动

2021-11-09 22:25

【重庆遴选考情分析】重庆遴选笔试考什么?

2020-12-04 18:20

【遴选面试热点】疫情之下,绿叶购超市应运而生

2020-12-04 18:16

近期开课 更多
考试日历
招考公告 人数 考试时间 详细公告
最新资讯
遴选考试网分站

在线
咨询

华图遴选
拼出一个未来
>加我微信< >随时咨询<
微信扫一扫

返回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绑定手机号

返回

请设置密码

设置密码后可以用手机号和密码登录

返回

该手机已注册华图账号,请直接绑定

设置密码后可以用手机号和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